news

亚裔美国文学研究的新起点

作者:秋叶第268(2009/07/15)期


  6月19-20日,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与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北京中协宾馆联合举办了“2009亚裔美国文学”研讨会。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他们分别来自美国、中国台湾、香港和大陆。亚裔美国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顶尖学者,包括来自台湾的李有成教授、单德兴教授、冯品佳教授,大陆亚裔美国文学研究的拓荒者吴冰教授、张子清教授,以及来自美国名校的张敬珏(King-Kok Cheung)教授、凌津奇教授、俞宁教授都参加了此次盛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新世纪的亚裔美国文学”。 

  此次研讨会颇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对“亚裔美国文学的美学价值”的重视。主办方精心安排了至少两个专门研究文体与叙事方法的主旨发言,即张敬钰教授的《偏颇的引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双语诗学》与陆薇教授的《亚裔美国文学的哥特叙事研究》。前者指出许多华裔美国作家借鉴各种民间俗语、谚语、诗句、俚语等中文表达法,并探讨了作家们如何对它们进行改造与拆分力图创造一种华美文体风格。该文作者总结说这种双语诗学是华裔美国文学的典型特色。后者试图将亚裔美国文学和哥特文学做互文性阅读,说明同样被边缘化、渺小化、女性化的两个文学分支在艺术气质和追求上的诸多相似之处。许多与会者认为重视美学等形式问题的探讨是亚裔美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进步,并认定目前亚裔美国文学的研究已到了将文学文本回归文学研究的成熟阶段。除此之外,李有成教授的《想象在家国之外:论林玉玲的回忆录》也与文学性的研究相关。他分析了林玉林回忆录《月白的脸》(Among the White Moon Faces)的叙事结构,并以晚近有关陌生感的理论分析了林玉玲的离散经验。在后面的小组发言中,探讨文体、叙事等文学性的论文还有多篇,有的还把意识形态批评与形式主义批评结合起来,如研究华裔女作家的女性主义叙述声音、后现代实验小说技巧与文化反思的关系等等。我们知道,亚裔美国文学的研究向来是内容大于形式,甚至有些文学文本被当做了社会、历史资料,探讨其中的身份认同、种族问题、离散问题、文化冲突、东方主义、女性主义成为了这个领域研究的主流,而其作为文学的本体往往受到忽视。本次研讨在一定程度上的回归文学本体给我们传递出了一个信号,即亚裔美国文学的文学价值正逐步得到世界文学界的承认。 

  这次会议还有两个亮点。其一是不仅学者的研究面广了,所涉及的作家多了,而且有不少学者做专题研究的是亚裔作家近期出版的著作。这说明了中国学者不仅在研究理念上已与国际接轨,而且在学术反应的速度上也几乎与美国的出版界、学术界同步,这在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上是罕见的。例如,郭英剑教授做了题为《语言的背叛:移民作家的位置在哪里——评哈金的〈移民作家〉》的主旨发言,阐述了有关移民作家以及移民文学的相关话题,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移民作家能否成为原来所属宗族或部落乃至“祖国”的代言人?用异国语言写作是否是对所属宗族或部落乃至祖国的背叛?移民作家的家园在哪里?其实,著名华裔美国作家哈金的这部论文集《移民作家》(The Writer as Migrant)在去年的9月份才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二是对亚裔美国文学教学与译介的重视,除了有吴冰教授的大会主题发言——《谈亚裔美国文学教学》外,还专门设了一个专题的分组发言。华裔美国文学作为一门课程在我国的高校出现,时间其实并不很长。与美国文学中的其他族裔文学——非洲裔或犹太裔美国文学相比,华裔文学的教学还相对年轻。然而,其发展之快却让人刮目相看。据张子清教授的说法,现在全国各高校外文系英语文学专业和中文系的外国文学专业几乎都开设了华裔美国文学课程,学士、硕士和博士以研究华裔美国文学为题的论文呈逐年增多之势。作为在国内最早研究并讲授华裔美国文学课的著名专家之一,吴冰教授从为什么要教授、阅读亚裔美国文学、教什么和如何教三个方面,深入地探讨了亚裔美国文学的教学问题。有的专家还结合自己编写的相关教材与教学实践,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当然,亚裔文学的研究也有令人遗憾的一面。其一,从本次研讨来看,虽然研讨会的范围明确标注为“亚裔”,但绝大多数学者的发言其实都仅涉及“华裔”。记得本人曾在一次国际会议上遇见一些西班牙、意大利的学者,他们竟自称是研究华裔美国或英国文学的。西方学者能研究跟他们本国毫无瓜葛的课题,为什么我们中国学者只能把自己的学术兴趣与视野局限在跟自己有血统关系的“华裔”呢?文学研究应该是世界性的,这样才更有可能获得普世性的认识价值。日本裔、越南裔、印度裔、阿拉伯裔等其他族裔的美国文学近年来也欣欣向荣,决非华裔美国文学一枝独秀,我们应该突破狭隘的民族视野以同样的热情予以关注。其二,华裔美国文学在大陆的译介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迄今已有足足二十年的历史。一些学者已经意识到,与华裔美国文学在当下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之盛相比,华裔美国文学的翻译与出版却难有突破,甚至可谓举步维艰。据国内专业出版外国文学译著的译林出版社的代表王理行博士介绍,国内出版华裔美国文学译著影响较大的漓江出版社与译林出版社,两家的相关品种相加也不过十种,每种印刷量不过数千册,往往出版五六年后还有相当多的库存,这说明国内该类作品的读者量稀少。这与“每次全国美国文学年会收到的有关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四分之一,有时甚至占三分之一多,全国高校的英文系与中文系几乎都开设了华裔美国文学课程”的学术盛况确实很不相称。 

  吴冰教授在开幕词中说,这是迄今在中国大陆举办的唯一的一次聚集了两岸三地学者的华裔文学会议。从本次会议标题上打出的“2009”字样可以看出,主办方准备或者说至少是希望能让这个在大中华地区的学术界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高规格研讨会成为一年一度的亚裔美国文学研究的盛会的。其实,仅这一次会议也已经让我们领略到了新世纪亚裔美国文学的研究空前繁荣,并已站立在了新的起点上。


本版主要内容

  • news崎川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