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夏克和《念故乡》

朝闻道,夕死可矣

作者:许渊冲第282(2010/04/07)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第四》)早上明白了“道”,晚上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什么是“道”呢?大约是指做人之道,小则“修身,齐家”,大则“治国,平天下”。《礼记》上不是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吗?这就是治理天下的大道理。至于做人的道理呢?第十五节中孔子对曾参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就是说:孔子讲的道理、可以用一句话贯穿起来,就是“忠恕”两个字。什么是“忠”?什么是“恕”?《周礼》中说:“如心曰恕,中心曰忠。”这是把“忠恕”两个字拆开,说把心放在当中,不偏不倚,无私无党,那就是忠;别人的心,如同自己的心一样,将心比心,就会理解别人、谅解别人,这就是恕,所以朱子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加两个字来解释,做人做事,都尽己之所能,那就是忠;推己及人,这就是恕,其实孔子自己对“恕”也有解释,第十五章二十四节说:“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终身行之,和“一以贯之”差不多。既然恕是消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忠就是积极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了。所以孔子认为,做人之道就是“忠恕”二字。 

  西方人是如何理解“道”的呢?我们可以看看理雅各和韦利的译文: 

  8.If a man in the morning hear the right way,he may die in the evening without regret.(Legge) 

  15.The Master said,"Shen! My Way has one (thread) that runs through it."...Master Tseng said," Our Master's Way is simply this: Loyalty, consideration."(Waley) 

  关于“道”字,两人都译成way(道,道路,方法等),理雅各在前面加了一个形容词right(正确的),那the right way就成了“正确之道”的意思,而韦利却用了一个大写的Way,表示不是一般的道理,而是特指之道。两人的理解同中有异。而在“吾道一以贯之”中,理雅各把“道”译成doctrine(主义,原则,学说)。可见“道”字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理解,也可以有不同的译文。 

  “忠恕”二字也是一样。韦利把“忠”理解为“忠心”,把“恕”理解为“关心”,“考虑别人”,比较简单;理雅各却更加详细,把“忠”译成true to the principles of our nature(忠实于本性的原则)。把“恕”译为the benevolent exercise of them to others(对人宽厚地运用这些原则),译文显得繁琐。可以取长补短,把这两节翻译如下: 

  8.If a man knows in the morning the right way of living(or how to live),he may die in the evening without regret. 

  15.The Master said," Shen, you know how my principle can be simplified?"...Master Zeng said,"Our master's principle can be simplified into loyalty and leniency." 

  第八节说:“朝闻道,夕死可矣。”究竟是什么道?早上明白了,晚上死也无憾?前面说是做人之道,修齐治平,虽然不能算错,但总觉得没有回答在点子上。为什么明白了做人或治国之道就可以死呢?回答有点牵强。只有说是生死之道才更合理。因为生死是一回事的两面。知道了生死的自然规律,知道了应该如何生活,也应该知道如何死亡。什么时候都该好好生活,尽其在我,那什么时候死亡都没有关系,不必担心。这就是未知生,焉知死?既知生,何患死了。第十五节说:“吾道一以贯之。”在这里可能是“一言蔽之”的意思。“忠”字好译,“恕”却难。一个“中心”,一个“如心”。中文字形之妙,也该尽量传达,所以这里译成loyalty和leniency,两个字形状相似,同头同尾,而且leniency的意思正是宽待别人。这样译可能较好。 

  第十五章二十四节对“恕”的解释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韦利译文是: 

  Never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not like them to do to you.这和第五章十二节子贡说的:“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意思差不多一样,理雅各的译文是: 

  What I do not wish men to do to me,I also wish not to do to others.这两句说的是“不欲”,都是从反面来说的。从正面来说的如第六章三十节:“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理雅各的译文是: 

  Now the man of perfect virtue,seeking to be established himself seeks also to establish others;seeking to be enlarged himself,he seeks also to enlarge others.这就是说,一个道德完美的仁人要立身于世,也要助人立身于世;要自己发展,也要助人发展。这和《圣经》中说的“己之所欲,亦施于人”有什么不同呢?《圣经》的话影响很大,影响了十六世纪的宗教战争,就是旧教和新教的战争。旧教徒要新教徒改变信仰,否则就是异教徒,就要活活烧死,甚至进行了大屠杀。到了今天,有的国家相信“自由、民主、人权”,就要别的国家依样画葫芦,如不同意,甚至发动战争,造成无辜伤亡。这就是“己之所欲,亦施于人”。这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同,因为“立人”、“达人”是要助人立身立业,建立国家,不是进行战争,破坏国家;是要国家发达,不是毁灭国家。这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加不同。因为那等于说:“自己不想国家遭到破坏,就不破坏别的国家。”可见孔子的“仁”和西方的“人权”,有同有异。

本版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