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在建筑中发现梦想
安藤忠雄:在建筑中发现梦想
“我认为,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光与影。那是我置身建筑世界四十年来,从经验中学习到的、属于自己的人生观。”——安藤忠雄
作为建筑师,安藤忠雄从未受过科班教育,却开创出独特而崭新的建筑风格,获得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成为日本乃至世界建筑界的传奇人物。近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安藤忠雄在京演讲会。安藤忠雄从个人经历和代表作品着眼,详细阐释了他的设计理念与心得。本刊特摘录刊发其精彩内容。
城市的魅力
城市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每个建筑物个体。从G.E.奥斯曼提出巴黎大改造规划,到奥姆斯特德的纽约市中央公园规划的实施,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经久不衰的魅力城市往往都有一个目标十分明确的城市规划。
在这些城市中,公园等人工设计的自然环境和歌剧院、美术馆这些多样的文化建筑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这些城市的发展是围绕“享受居住生活”这样的主题开展的。我觉得一个城市除了人工的产物之外,更主要的是要与自然和文化联系在一起。对中国来讲,特别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期间,很多世界顶级的建筑师来做自己的作品。顶尖建筑师的优秀作品有着很好的绿化设计,也很好地体现了文化内涵,这些好的东西,世界各地的人们都通过电视感受到了。中国现阶段的发展,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了中国的梦想。
旅行的收获
我没有读过大学,也没有上过专门的建筑学校。我在18岁的时候,就立志成为一名建筑师,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自己学习建筑了。但是日本是一个讲究学历的社会,一个没有学历、没有专业背景的人,在社会上做事非常的辛苦。哪怕现在,我也是全力地进取、全力地做事情。中国可能和日本一样,也是一个讲究学历的社会。但是对我来说,人只要有一个梦想并能够为之奋斗,就能走出一条路来。
1965年,海外旅行已经向普通旅行者开放。那个时候我从横滨出发,坐轮船渡过日本海,之后乘火车穿越西伯利亚到达莫斯科,此后又去了芬兰等地,在欣赏各个城市独特建筑的同时,周游了欧洲各国。欧洲之行后我没有按原计划返回,而是从马赛出发去了非洲,绕道马来西亚返回。这个时候我才感觉到世界是多么广大,在这一过程中我所观察、体悟到的不仅是建筑,还有每个国家不同的、多样的文化。作为建筑师,我们是在一个共同的地球上进行创作,这种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对共同的地球的认识也可以通过因特网、通过书本,但是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我觉得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去认识这个地球是非常重要的。在那次旅行中,我第一次看到万神殿,这对我来讲是一次非常大的感动,那时我意识到建筑必须要能打动人。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也有很多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好东西,好的东西都是能够打动人的。通过这次旅行,我开始思考,什么才是人类的富足生活,对这个主题我一直在思考,这对我此后走上建筑设计之路意义很大。
大阪的城市规划回到日本我就开始我的工作。我看过世界上各个城市,我可以从更加客观的角度去观察日本的城市建设,比如东京、大阪的城市建设,由于过分追求土地的经济产出效益,其结果是住宅楼、出租办公楼纷乱林立,缺乏那些我们提到的文化设施和人工自然环境。今后的城市建设与以往不同,我们要在兼顾地球环境和老龄化社会的同时为下一代营造新的城市环境。
我大概40年前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当时是没有什么活做的,我到处去找项目。到现在我也还是觉得,工作是自己寻找出来的。我会主动向大阪市提供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提案。我在30多年前提出过一个大阪的城市建设规划,而且在不断地完善。我当时向大阪市建议的提案是,基于大阪高速发展、没有绿色的现状,我建议在房子的屋顶上甚至中间都进行绿化,产生一个立体绿化的效果。“地上30米、地下30米”的构想是其中一种规划方案,这个被称为“大阪站前项目一”的构想是在大阪车站前,集中建设大约10层高的楼宇,并对屋顶进行全面的绿化,同时,用一系列的联廊在30米高的位置上把它们联结起来形成一个空中庭院。此外我还有一个“地层空间”构想,中之岛位于大阪城中心位置的江心岛,也是大阪的文化中心,为了使中之岛的文化环境得以更好地发展,我计划将美术馆、博物馆这些文化设施全都放在地下,地面则建设一个全面绿化的城市公园。除此之外,我还有在老旧的中之岛中央会堂内部插入一个新的球形会堂等许多设想。这些设想虽然都未能实现,但是利用现存的建筑传承城市的记忆,使散步这件事也变得趣味十足的城市建设理念始终是我的追求,至今没有改变。
住吉的长屋与本福寺水御堂
我刚开设事务所不久,接到了一个长屋(一种联排住宅)的改建项目。这个叫做“住吉的长屋”的住宅,开间只有2间(3.3米),进深7间(14.1米)。虽然用地很局促,我还是从平面上把它分成三部分:长屋进来是一个入口,中间是一个院子,一层是厨房,二层是两个卧室。建筑物的外部几乎没有窗户,光和风———所有自然的要素都从这个中庭进入建筑内部,空间虽然狭小,也自成一个宇宙。这个住宅的设计和当时以追求实用方便为大前提的所谓近代住宅设计潮流大相径庭,从入口去厨房还要通过一个室外,从一个房间去另外一个房间是一定要通过室外的,这是一个很不方便的住宅,这一点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判。尽管如此,但是在这么小的地方有一个自己的院子,和自然有一个接触,能够看到天空,这是住户的一个梦想。而且从我的意图来讲,正是这个中庭,使居住者感觉到四季变化,感觉到生活的多彩,中庭可以说是居住生活的心脏所在。
我还建过一个庙,叫做本福寺水御堂。这个寺庙椭圆的长轴大概有40米,寺庙从入口开始一直延伸到地下。当初我向寺庙的主持提供了一个寺庙在地下、上面是莲花池的设计。一般的设计是有顶的,但是本福寺的这个设计没有。我做了一个水池,寺庙的窗格是红的,从红的地方透过光,进入里面之后是佛教的原点,是红颜色,非常纯粹的佛教的原点。有40个人对方案进行了讨论,他们一致反对我的方案。我又把方案拿到京都一个九十多岁的高僧那里去,他看了这个方案觉得非常好,他觉得莲花的意象是佛教的原点。后来这个方案才得以通过。要做新的东西当然会有不同的观点,这也没有办法。建筑设计没有新的想法是不行的。
三得利美术馆与淡路梦舞台
我还有一个作品是位于大阪天保山的三得利美术馆,它的设计是围绕如何使建筑物和海融为一体来考虑的。建设用地面向大阪湾,我就在美术馆和海岸线之间设计了一个“亲水广场”,在建筑物和海岸之间建立物理联系的同时,也有意识地把面向大海的宽广风景积极地收入展示空间,使参观者感觉到海的存在,感觉到海就在他们身边。然而建设用地位于堤岸管辖权十分复杂的地段,实现这个设计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需要打破旧有的条框,超越界限。从这个项目上我学到了不言放弃、不厌其烦地保持对话的重要性。
有了三得利美术馆的经验之后,我逐渐接到了一些更大规模的项目。关西新国际机场围海造地项目造就了一个巨大的砂石挖掘场遗迹,这就是“淡路梦舞台”项目的用地。这个项目我在设计上首先考虑的是要恢复植被,即超过100公顷的砂石挖掘场的整个植被。一般的建设工程是先建设再绿化,而这里是在工程正式开工5年之前就开始了绿化工程,整个建设用地种植了30万棵苗木,建筑工程耗时3年,项目建成、运营开始的时候这些树木已经成长了8年,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森林了。现在这些林木更加高大,鼹鼠、松鼠和各种鸟类生息其间,这块地方越来越接近自然的森林了。通过这个项目,在建筑和自然的关系上,我学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六甲集合住宅
永远想要挑战自己
我到今天的从业经历中,有很多稀奇古怪的项目。其中一个是六甲的集合住
宅,这是一个坡度60度的山坡,上面要建一个10层楼的公寓。一看到这个基地我就想到柯布西耶的房子,我觉得即使在这么陡的基地上也可以盖很多集成住宅。像这样的土地一般人们是不敢建房子的,会放弃掉。我就跟业主讲,能不能让我做这个设计。业主说,好啊,在这样的地方做设计应该很难。我说,越难越有挑战的事情对我们来说越有意义。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才36岁,也是在这个项目中我第一次接触到电脑。
在这个项目建完之后,旁边一块土地的业主也来找到我,说能不能在旁边也建一个差不多的。之前的土地是1500平方米,这次的用地有5000平方米,这么大的土地我也很犹豫。业主就说,你也很害怕,碰到这么难的事情是不是你也不敢做?被他这句话一激,我就做了,有什么好怕的。当初的设计是沿着坡有个楼梯,要走到18层。跟业主汇报的时候,业主说这不可以,走到18层不可以。正是因为有对方的否定才会有新的想法出来,有了新的想法才会有新的技术产生,我们最终想到建一个斜面电梯的解决办法。对基地旁边的土地我也在不断地构思、设计,这是我一贯的做法,没有任何的委托,只是我自己想要这样。机会并不是随随便便就来的,你还是要做些努力、做些准备它才会到你的身边。什么都不做,我觉得不会有机会到你身边的。尤其像我这样的人,没有学历,也没有学识背景,不努力地往前走的话,是不会有任何机会的。
还有一个是25年前的项目,这个项目的基地非常小,大概只有25平方米。虽然这么小的一块地,但是业主有很多的梦想。他想建一个画廊、一个工作室,还有一个住宅,而且他希望工作室和画廊的层高非常高,但是没有钱。不管怎样,我觉得他是敢有自己梦想的一个人。我想做这个项目,但是事务所的员工一致地反对。但是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地方,能建一个画廊、一个工作室、一个住宅也是我自己的一个梦想。最终我接受了这个项目,而且也建完了。画廊上面是工作室,工作室上面是他的住宅,楼梯间非常陡,因为画廊层高很高。业主也实现了他的梦想。做方案的时候,我对他说,你的问题已经解决好了,你要洗澡的话可以去公共的澡堂,比你想要的地方大多了;你要喝咖啡就去附近的咖啡馆。在外面晒晒太阳、喝喝咖啡,然后再回到自己住的地方,这样的生活应该是很舒服的。其实在中国也是这样,在都市里面,在这个地方喝咖啡,在那个图书馆去看书,在那个地方去买花,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过出了一个丰富的生活。
做有梦想的建筑
我们的事务所总是有来自全世界的各种各样的业主,这些业主都是带着各自的梦想和理想而来的。美国的洛克菲勒先生到我的事务所来,希望我帮他做一个住宅。我就问他,你有地方吗?他说,我在纽约有很多的房子,但是没有土地。我就说,把他在纽约所有房子的屋顶
都当成土地,这样就可以了。他问我,这个行吗?我说,只有真正去做才行,才是追逐梦想的方法。在屋顶上造住宅,现在想想倒是一个很好的提议,因为不需要花费土地的钱,但是建筑法规不允许,所以我觉得应该取消这样的建筑法规。我们建筑师和规划师不断地在协商这样的事情,但是很难突破现有的框框,我们已经努力地争取15年了。
汤姆·福特是时尚界的一个风云人物,他在墨西哥买了大概有10个高尔夫球场面积的土地。他来到安藤事务所,希望我们给他造一个房子,但是这个地方没有水也没有电。当时我就问他,没有水没有电怎么可以造房子?他说,这个我不管,我只是希望在沙漠当中能有一个有很多水、哪怕没有电的房子,过上全世界其他人没有体验过的生活,这就是我想实现的梦想。当初也觉得这个是天方夜谭,是做不到的,但是实际上,这个项目去年已经完成了,连我自己都感到很惊讶。
最近几年,我还参与了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海关塔(PuntadellaDogana)的再生计划。这是一个把15世纪建造的海关设施改造成现代美术馆的计划,美术馆已经在去年6月顺利开业。这个和我以前的“城市的巨蛋”方案很相像,就是在老房子里面插入新的设计。外观都是旧有的建筑,里面是现代的、全新的,展现了当今最新的技术。我在旧有的海关建筑物中间插入了一个立方体空间,这个立方体是钢筋混凝土浇铸的展示空间。这里我力图体现一种刺激性的新旧对立冲突。通过保存老建筑的外观,我们把历史非常清晰地、非常好地保留了下来,但里面是全新的、我们所做的设计。因为有古老的历史的墙,加上新的现代的作品,会产生出一个诱人的空间。对待旧有的建筑,我的观点是不要把它破坏掉,而是妥善利用,并把它交给我们的后代保存下去。
城市的发展方向
对待各种各样的新项目,需要持续保持创新的姿态。打破固有观念、不断尝试新的挑战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不间断的努力。
今天的中国充满朝气,北京的发展更是令世人惊叹,它有着五朝古都的悠久历史,绝对对称的美学和都市的巨大尺度感,这些都是日本所不具备的。现在的北京还可以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巨大实验性城市,它对年轻的建筑师们提出的要求就是不惧怕失败,不断地寻求可能性,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们这个地球上有70亿人,我们这些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大家是否都是生活在一个非常富有的环境当中?并不都是这样。这样的状况赋予建筑师更高的、更多的社会责任。由于我的工作关系,世界各国的城市向我展示着它们“现在”的一面。在阿布扎比、巴林等中东国家,丰富的资金给城市建设带来了活力,在那里可以体会到那种压倒一切的能量。另一端,在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城市,旧有建筑被赋予新的功能而得以再生,这在保护景观的同时,重塑了城市魅力,实现了新陈代谢。它给世界各国的观光城市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先例。今后,在关注东京、大阪的城市建设的同时,我还要继续思考城市的发展方向。 (本文由荣宇整理,韩东剑对本文翻译亦有贡献)
本版主要内容
- 安藤忠雄:在建筑中发现梦想安藤忠雄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