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心力“诚”一书

半生心力“诚”一书

作者:宋旭景第330(2012/07/18)期


《南明史》,顾诚 著,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定价:88.00元



  若是一个人是一个认真严谨的人,他的作品无疑也是。顾诚老先生正是这样一位老先生,他的一生只有两本著述问世,而且是姊妹篇——《明末农民战争史》和《南明史》,他发表的论文也不是很多,原因就在于他是个太严谨的老先生,他生怕会有些材料是自己所没见到的,他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出来就是奠定了基础的,也就是在我考证过后这些工作你们如果也和我拿有相同多的材料就不用再做了,也是种节约人力、物力的办法。顾诚先生的那种做法,写了很多文章也不发等待着看到更多的材料以确保自己考证的确实的严谨性,恐怕在现在这样的制度下——所有的一切标准都是量化的情况下——很难评得上教授的。

  下面这件事情是听来的,但是是内部人讲述的,我听了觉得很有意思拿出来大家分享,当顾诚老师的学生,要每两周到他的家里去一次,规规矩矩的端坐着,给他汇报学习情况,据说是这样的,顾诚老师呢他不讲话也不看你听你讲,你讲吧,讲到不对的地方就会挨训,有一个学生—硕士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论怎样顾诚先生都不让他开题,也不说为什么反正就是不让你开题,当然肯定是对于学生的前期工作或者是选题觉得太不满意,这样的情况我们现在应该都不会遇到。

  本书是一本非常典型的传统史学领域的政治史著作,依然是五朵金花其中之一——农民战争的延续,以精英人物(如清朝统治者、大西军、大顺军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南明朝廷的诸多臣子以及明朝的遗老们)、政治事件(全书的主要线索就是全国各地各种势力----农民军、南明朝廷、地主官绅、少数民族地区的抗清活动)作为中心,这应当还是20世纪传统的史学研究的产物,书中没有日常百姓的出现,本书也只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阐明历史史实,与现在的研究主流社会史、文化史的路子不同,虽然此书依然是自上而下的历史观,但是它却代表了顾老先生那辈人的时代。

  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考证史实,对于学界的多种就不同问题的看法,叙述一个更加客观、更加真实的过去(至少在作者本人看来是这样的,他的意图也在于此),考证时用了大量的史料:方志、实录、明史、笔记小说等等,分析的相对不多,凭借史料说话。但是,明显的看来,作者是带有自己鲜明的阶级立场的:第一,身为一个汉族人的立场,比如说认为清朝的建立不仅仅是改朝换代那样的简单;明朝的官员降清是变节,同时引用顾炎武的“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异姓改号,谓之王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之人。人之将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贼,与有责耳矣!”第二,无产阶级的立场,作者虽然明确说了本书不是要对农民军进行袒护,也揭露了其失败的原因,但是在谈到南明朝廷和清政府对于农民军共同的态度将其视为“流匪”时,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作者的立场。

  本书着重讨论这样几个问题,同样也是学界颇有争论的问题:一,南明政权的划限问题。顾老先生将南明史的上限定为大顺军攻破北京、崇祯帝上吊自杀之日,下限定为1664年夔东抗清基地的覆灭;二是如何看待清朝对于明朝的取而代之,就此问题,很明显顾诚老先生用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进步,是否有助于推动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使中国进入近代化为标准的;三,农民军起义原因的分析;四,明末几个朝廷——弘光、隆武、永历、政权和浙江鲁王监国政权存在的问题,辅臣之间的斗争,对于历史上一直是正面人物的史可法、郑成功、以及曾经被大唱赞歌的何腾蛟、瞿式耜等人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并用了大段的史料来考证,得出了与众人相异的结论;五,本书还谈及了康雍乾盛世是否存在的问题,顾老先生认为其是不存在的,原因有:①清军入关是以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为代价的②若不是清朝入关,并且在以后逐渐关上了对外的大门,明后期虽腐朽但还是向西方学习的会逐步过渡到近代化社会,这其实又回到了明清易代问题。

  在现在,我们虽然是站在另外的一个研究套路的立场上——社会史来看待顾老先生的《南明史》这本书,会对他的没能“自下而上的史观”没能关注寻常百姓给予他们以一定的地位,但是毋庸置疑可以非常肯定地讲这本书的考证功夫之深很少能够有人望其项背,即使现在这样的研究套路不是主流,即使史学的研究范式——某一学科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基本认同并在研究中加以遵循的学术基础和原则体系会——不断地变化,可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有其基本的研究方法的——对于材料的考证、对于客观的历史的追求—这样的基本的方法是不论哪一代学人都要遵循的,改变的只是史观、看待历史的视角。


本版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