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与旅行娃娃

卡夫卡与旅行娃娃

作者:曾艳兵第341(2013/01/02)期

 
卡夫卡


 
位于布拉格的卡夫卡故居



  卡夫卡是20世纪西方文学的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下已聚集了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千千万万读者。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有关卡夫卡的阐释和研究层出不穷、汗牛充栋,专家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有宗教神学的、社会学的、政治学的、精神分析学的、法学的、语言学的,不一而足、硕果累累。 

  令人惊讶的是,卡夫卡还拥有许多儿童读者,不少青少年读者喜欢阅读他,他的小说被改编成各种儿童读本、插图本、绘图本、动漫片,广为流传。卡夫卡笔下的文学世界具有浓郁的童话文学、奇幻文学、动物寓言特征,这一点已经被西方个别童话研究专家注意到了。美国当代著名童话研究专家杰克·齐普斯说:“童话故事的坦诚公正和它对民间文化的富有想象力的运用,使它证明了自己是一种典型的民族的艺术形式,它表达了在反对专横社会和政治压制的斗争中对更公正和更理性的替换性选择的需求。因此,几乎所有在19世纪和20世纪享有盛誉、受到敬重的作家……都转向童话故事创作绝不是偶然的。他们不仅从童话创作中寻求庇护,以逃离德国的残酷现实,而且用童话故事来评判这个现实,并暗示苦难的现实并非必然如此,现实中发生变化是可能的。”在这些“享有盛誉、受到敬重的作家”当中就有弗朗兹·卡夫卡。法国当代思想家、小说家乔治·巴塔耶说得更加直截了当:“卡夫卡的作品大体上表现出一种非常孩子气的态度。”卡夫卡短暂的一生,虽然仅活了41岁,但他总保有一颗童心,他以童心的纯净,面向这个世界、观察这个世界、描绘这个世界、走进这个世界,这使得他的小说创作具有一种鲜明的童话文学特征。卡夫卡的童心、爱心和匠心,也许一个小小的故事就能说明问题。 

  1923年11月,有一天,卡夫卡在柏林的一座公园里散步,他碰见一个小女孩在哭泣,说是把玩具娃娃弄丢了。为了安慰这个小女孩,卡夫卡硬是说那娃娃动身旅行去了,他之所以知道这件事,是因为娃娃给他写了信。第二天,卡夫卡写了一封信,拿给小女孩看。在信里,玩具娃娃说明了自己想到别处走走的想法,并保证会继续报告自己的消息。借助卡夫卡的编造,丢失的玩具娃娃确实不断“发”来消息,小女孩还不识字,卡夫卡每天把它的新冒险经历读给她听——它长大了,上学了,过起了小女孩的生活。这个故事持续了好几个星期,到该结束的时刻了。卡夫卡犹豫了好久,最后痛下决心,在一封像尾声的来信里,他让玩具娃娃嫁了人。他描写了玩具娃娃与意中人相遇的情形,描写了订婚仪式、为婚礼做的准备、新婚夫妇的房子,就像描绘自己的那些经历。玩具娃娃切断了线索,小女孩再也见不到它了。不过,小女孩被这个略显残酷的长篇小说迷住了,早已忘记了失去玩具娃娃的忧伤。卡夫卡非常喜欢童话,知道优美的谎言可以使人忘记痛苦。 

  大约半年后,1924年6月3日,卡夫卡在维也纳近郊的基尔林疗养院去世。没有人知道那个丢失了洋娃娃的小女孩,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实姓名,没有人读过在那三个星期里卡夫卡给小女孩写的信。这以后,在卡夫卡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朵拉隐约地向人们说起过这件事。多年以后,卡夫卡研究者瓦根巴赫一直在试着寻找那个小女孩。由此启发,西班牙作家霍尔迪·塞拉·依·法布拉(Jordi Sierra I Fabra,1947— )虚构了一个故事:“他围着公园附近的居民区挨家挨户地敲门,询问周围的邻居,甚至在报刊上刊登寻人启事。很遗憾,他所做的一切都没有结果。但是他没有放弃希望,多年来他一直经常去那个公园,直到有一天,他终于找到了那个小女孩。他问她是否还保存着那些信件,而这些信件最终成为20世纪最伟大作家之一——卡夫卡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这就是法布拉创作童话《卡夫卡和旅行娃娃》的由来。该童话曾多次获奖,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至今再版翻印了21次,还被改编成话剧,获得了极佳的评价和反响。作者在书后的后记中写道:“就我而言,我被允许改写这个故事,虚构了这些信件,给了它一个想象的结局。不管事实究竟怎样,我觉得都已经无所谓了。这段故事本身是那样美丽,至于其他的,都不再重要了。最毋庸置疑的是,那些信是如此精彩纷呈,给我的心灵带来了许多欢乐。”随后作者在感言中继续写道:“首先,感谢塞萨尔·埃拉,他那出版在2004年5月8日的《国家报》封底上名为《旅行娃娃》的文章,给了我写这段故事的灵感。其次,感谢那个匿名的小女孩和《变形记》的作者弗朗兹·卡夫卡的杰出贡献;感谢朵拉·迪芒讲述了这段故事;感谢克劳斯·瓦根巴赫不断寻找那位小女孩,直到她的出现。” 

  在法布拉的童话故事中,每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卡夫卡都会到斯泰格里茨公园散步。这天卡夫卡走在公园里,突然听到一个小女孩在伤心地哭泣,她周围空无一人。“小女孩看上去只有几岁……她衣着整齐,穿着小靴子、短裤、带花边的衬衫和一条荷叶边下摆的连衣裙。她的头发很长,颜色很深,梳着两条漂亮的小辫子。”卡夫卡不由自主地走过去询问缘由,小女孩告诉他,她的洋娃娃不见了。她哭得更加伤心。卡夫卡迟疑了半晌后,问道:“你的洋娃娃叫什么名字?”女孩回答说:“布里奇达。”卡夫卡肯定地回答说:“你的洋娃娃没有丢,她是去旅行了!”随后,在交谈的过程中,卡夫卡知道那个小女孩名叫艾希。卡夫卡告诉艾希,洋娃娃给她写信了,解释她为什么离开得那么突然,只是他把那封信忘在家里了。他明天就会把信带来,因为他就是洋娃娃的邮差。 

  第二天上午9点,卡夫卡如约来到公园,艾希随后也来了。他们在公园里一条长凳上坐下,卡夫卡从外衣口袋里掏出信,交给艾希,他说这是一封从伦敦邮来的信。“信封上甚至还贴着一张盖了邮戳的邮票。卡夫卡在这些细节上尽量处理得很完美,邮票是他从曾经收到的信件上小心地揭下来,然后贴在布里奇达的信上面的。这是一张地道的英国邮票。”由于小女孩不认识字,卡夫卡给她朗读了这封信,这是卡夫卡花了一个下午创作的: 

  亲爱的艾希,首先,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我真的很抱歉,希望你不要生气。有时候我们总是会无意地做一些事,或者说,我们做的某些事情往往出乎意料……我应该去旅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知道你现在一定很平静,因为我现在很好,你一定会为我感到高兴的……艾希,现在你知道了,人生要求我们不停地向前走,去享受每一刻的时光,抓住每个机会,实现你的理想。等你再长大一点儿就会更好地理解这些……伦敦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城市…… 

  艾希在听完卡夫卡朗读信后说,她可以给洋娃娃写信吗?卡夫卡说,不行,因为她是一个旅行娃娃,居无定所。艾希说,那么她明天还会给她写信吧?卡夫卡说,是的。这意味着卡夫卡必须写第二封信。这第二封信来自巴黎。第三封信来自维也纳。两个星期,卡夫卡写了14封信。“布里奇达骑着骆驼穿越了广阔无垠的撒哈拉沙漠,走访了遥远的印度,登上了中国的长城,在死海里游泳,爬上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顶……她环游了世界。”艾希有一天上午迟到了20分钟,朵拉在为卡夫卡的健康和创作担忧,卡夫卡终于想到了结束旅行娃娃故事的办法,布里奇达准备结婚了。 

  在随后的一封信里,洋娃娃告诉艾希,她恋爱了。她在坦桑尼亚认识了男友古斯塔夫,他在非洲考察。她在突然遇到大象时,古斯塔夫救了她。不久他们就在大草原上举办了婚礼。布里奇达在找到了心上人后,便不再准备给艾希写信了。但是,第二天卡夫卡又带着一只包裹和一封信来到了公园。他告诉艾希,这是布里奇达寄来的。包裹里是一件精美的瓷制洋娃娃。最后一封信很简短:“艾希,我好喜欢你。谢谢你给了我生命与自由,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幸福。”信后附言说:洋娃娃名叫朵拉。 

  法布拉有关卡夫卡的童话自然增加了许多虚构和想象的成分和细节,事实上的确有许多卡夫卡爱好者和研究者努力寻找过斯泰格里茨公园里的那个小女孩,他们在柏林的报纸登载过许多相关文章和广告,其中一篇名为《谁在公园里遇见了卡夫卡?》,但最终所有的搜寻都一无所获。但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卡夫卡与旅行娃娃故事的真实性,正如一位卡夫卡传记作家所说:“这是一则简单、完美、真实的卡夫卡故事。在其中,卡夫卡其人和卡夫卡作家看上去愉快和谐地融为一体。”


本版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