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与莎剧的汉译(上)

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与莎剧的汉译(上)

作者:陈国华第410(2016/04/20)期

 
图1.1997年在原址附近复原的环球剧场内景 
 
图4.《第一对开本》莎剧全集封面上的莎士比亚雕版肖像 
 
图5.钱多斯藏莎士比亚肖像 
 
图6.科布藏莎士比亚肖像 
 
图2.莎士比亚纪念碑和半身像 
 
图3.肯普的演出图 
 



两年前的4月23日,在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之际,英国广播公司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下面这则新闻: 

  莎士比亚 

——英国在海外的“文化偶像” 

  2014年4月23日 

  一项纪念威廉·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的国际民调结果显示,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伟大的文化偶像。 

  印度、巴西、德国、中国和美国的5000名年轻人被问他们会把哪个人与当代英国艺术与文化联系在一起。结果莎士比亚人气最高,总得分为14%。 

  这一结果出自英国文化委员会资助的一项范围广泛的研究。女王和戴维·贝克汉姆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其他受欢迎的人选包括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作者J.K.罗琳、歌星阿黛尔,甲壳虫乐队,歌星保罗·麦卡特尼和埃尔顿·约翰。 

  不仅如此,三部权威莎士比亚传记作者——斯坦利·韦尔斯(StanleyWells,英国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研究院前院长、牛津版和企鹅版《莎士比亚》主编)、戴维·贝文顿(DavidBevington,朗文版《莎士比亚》主编、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Greenblatt,诺顿版《莎士比亚》主编、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一致认为,莎士比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英语作家和世界顶级的戏剧家。 

  莎士比亚果真有这么伟大? 

莎士比亚其人 

  莎士比亚1564年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1585年他抛妻舍子(两女一男),离开家乡,浪迹天涯,7年后出现在伦敦剧台上,迅速走红,引发了一些人的妒忌。被称为大学才子(universitywits)之一的剧作家罗伯特·格林(Robert Greene,1558—1592)在其死后出版的文集《格林用一百万懊悔买来的一毛钱才智》(Greene’sGroatsworthofWit:BoughtwithaMillionofRepentance)里含沙射影地攻击他: 

  有只一飞冲天的乌鸦,身披我们的美丽羽毛,将虎狼之心裹在戏子的皮囊里(hisTiger'sheartwrappedinaPlayer'shide),以为自己能像你们中的最优秀者那样脱口说出无韵诗来;身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杂耍艺人,却自负地以为唯有自己能撼动一国戏台(theonlyShake-sceneinacountry)。 

  由此可见,莎士比亚来到伦敦后,既当戏子,又写诗剧。他写的剧本专供内务大臣伶人剧团(LordChamberlain'sMen)演出使用。该剧团是伦敦最主要的剧团,1599年,剧团在泰晤士河南岸出资建成环球剧场(见图1)。1603年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逝世,新登基的国王詹姆士一世将剧团改名为国王伶人剧团(King’sMen)。 

  从1594年开始,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开始以四开本的形式出版。凭借他剧作的收入和国王伶人剧团五名主要演员之一的身份,莎士比亚成为剧团的股东之一,同时自己依旧粉墨登场,因为演戏的收入远比单纯写剧本要高。他的演出活动得到两条书面证据的佐证。第一条是,与他同时代、地位仅次于他的另一位戏剧家本·琼森于1616年自费出版了自己的戏剧全集,其中两个剧本的演员表里有莎士比亚的名字。第二条证据是,莎士比亚去世后,同剧团的两位好友于1623年出版了《第一对开本》(《威廉·莎士比亚先生的喜剧、历史剧与悲剧》),在这部戏剧集里,莎士比亚被列为主要演员之一。 

  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逝世,安葬在家乡圣三一教会教堂里,靠着教堂的北墙为他立了一座纪念墓碑和半身像(见图2)。有意思的是,碑文中将他与希腊神话中追随大英雄伊阿宋周游世界寻找金羊毛的奈斯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相提并论,却没有把他与古希腊的任何一位戏剧家相比。 

  对于莎士比亚的表演艺术,我们知之甚少,甚至无法确定他出演过自己或琼森剧本中的哪些角色。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并不是最当红的演员,因为关于比他更有名的一些演员,如他所在剧团的领衔主演伯比奇(RichardBurbage)和喜剧演员肯普(WillKemp),都有一些文字记载或插图,如肯普的演出图(见图3);关于莎士比亚的演艺生涯,流传下来仅有前面提到的那些只言片语。 

  莎士比亚同时代的艺术家们为我们留下了多个不同的莎士比亚形象。前面我们看到的莎士比亚故乡教堂里的那尊半身塑像,由于得到了逝者亲属的认可,其真实性毋庸置疑。由于艺术上比较平庸,这尊塑像很少出现在莎剧全集的封面上。 

  人们最常见到的是《第一对开本》封面上的那幅莎士比亚雕版肖像(见图4)。这一形象显然是雕版师根据莎士比亚生前的一幅画像制作的,由于得到了逝者朋友的认可,其真实性也毋庸置疑。这两个形象有着共同的发型,谢顶的程度彼此相当,鼻头都是圆的,不同之处是一个脸圆,一个脸长,究其原因,很可能是雕版师德罗肖特(MartinDroeshout,时年21岁)的临摹技艺还欠火候。 

  第三个形象是一幅名为《钱多斯藏像》的油画(见图5),此画得名于1719至1848年间收藏此画像的钱多斯公爵(DukeofChandos)家族。这一形象在发型、谢顶程度、鼻头的形状上与前两个形象都一致,有意思的是,其角度与雕版画毫无二致,而人物的脸型以及衣领的形状和颜色却与塑像更接近。也就是说,画中人兼具雕版画与塑像的相貌特征。2006年,经过三年半的研究,英国国家肖像馆(Na⁃tionalPortraitGallery)16世纪部主任、美术史专家塔恩娅·库珀(TarnyaCooper)宣布,这幅画的画中人极有可能就是莎士比亚,而且雕版画很有可能就是临摹这幅画制作的。不过在一些人看来,画中人肤色发黑,相貌粗犷,不像地道的英国人,倒像犹太人或法国人。 

  2009年,以斯坦利·韦尔斯为代表(包括两位美术史学家在内)的一批学者宣布,三年前发现的一幅名为《科布藏像》的油画(见图6),画中人就是莎士比亚,而且该画也是在剧作家在世时画的。此画得名于其最早的收藏人、都柏林大主教查理·科布(CharlesCobbe,1686—1765)。新出版的河畔版《莎士比亚》随即用这幅肖像作为其封面。画中人与雕版画莎士比亚的共同之处是,脸都是长形,画的角度也一致;然而与雕版画相比,画中人的头顶显然没有秃到雕版画人物的程度,发型与之完全不同,鼻头明显是尖的,嘴角和下颌的胡须连为一体,这些细节上的差异说明,这幅画至少不可能是雕版画的底本。至于画中人是不是莎士比亚,美术史学界仍有争议。 

莎士比亚的作品 

  作为诗人,莎士比亚一生共创作了两首长篇叙事诗,即《维纳斯和阿多尼斯》(VenusandAdonis)和《鲁克丽丝受辱记》(TheRapeofLucrece),两首抒情诗,即《情女怨》(ALover'sComplaint)和《凤凰与斑鸠》(ThePhoenixandtheTurtle),还有154首小歌(sonnets,即一般所谓“十四行诗”)。这些诗尽管当时很受欢迎,尤其是色情叙事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593年出版后,甚至可以用一时“伦敦纸贵”来形容,成为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最畅销的一首诗。此诗于1594、1595、1596年重印,1599年两次重印,1602年一年中三次重印,10年间共印行了一万册,而伦敦市的人口到1605年也仅大约22.5万。总体而言,莎士比亚诗歌艺术的成就及其对英国诗歌发展的贡献,远比不上他戏剧艺术的成就和他对英国戏剧发展的贡献。假如他一个剧本也不写,仅凭这158首诗,在英国文学史上,莎士比亚恐怕仅能排在一流诗人靠后的位置或二流诗人的排头。当然,他的剧本里有大量无韵诗(blankverse)以及一些压韵句对(rhymingcou⁃plets),但是就像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作了大量诗词一样,脱离其所在的语境,也就是相关的剧本或小说,我们无法正确判断这些诗本身的艺术价值。一些英国文学史专著对莎士比亚的非戏剧诗甚至不著一字。例如罗杰斯(PatRogers)主编的《牛津插图英国文学史》(TheOxfordIllus⁃trated HistoryofEnglishLiterature),全书分为9章,其中8章都介绍英国各时期的文学,只有第3章与众不同,专门阐述莎士比亚: 

  1.古代和中代英语(约700—1485) 

2.都德(TUDOR)文学(1485—1603) 

  3.威廉·莎士比亚 

  4.17世纪(1603—1674) 

  5.复辟时期和18世纪(1660—1780) 

  第3章的作者爱德华兹(Phil⁃ipEdwards)解释说: 

  本章介绍莎士比亚而不是介绍话剧这一整体,因为在那66年期间最丰富多彩的25年中,莎士比亚的剧本雄踞伦敦剧台榜首,还因为他的成就无以伦比,如果有任何英国作家配得上独享一章的待遇,那此人非莎士比亚莫属。 

  爱德华兹花了整整一章(47页)的篇幅介绍莎士比亚一个人的作品,却完全不提莎士比亚的任何一首非戏剧诗。由此可见,人们说到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不是指其表演艺术上的成就,也主要不是指其诗歌艺术上的成就,而是指其戏剧艺术的成就。 

  从数量上看,莎士比亚属于高产剧作家。从他1592年在伦敦剧台上崭露头角到1616年去世的24年间,他一共创作(包括与他人联合创作)或改编了至少40部剧,包括16部喜剧(包括后来分出来的罗曼剧和问题剧),12部悲剧,12部历史剧,其中36部收录在《第一对开本》里。不过数量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一生创作几十部剧本的剧作家不乏其人。能说明问题的是莎剧的水准。在流传下来的这40个剧本里(见下表),笔者认为有15部(表中标记为黑体)可以置身于世界一流剧本之中。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莎剧题材广泛,既有古代故事(37.5%),又有近代(52.5%)和当代故事(10%),既有大不列颠本土场景(40%),又有外国场景(60%),几乎覆盖了古今整个西方文明世界,在其最后一部独创剧本《暴风雨》里,他刻画了卡利班(Caliban)这样一个加勒比海岛上的土著人物,也就是说,他的笔触甚至远达新世界。同时莎剧类型多样,不拘一格,既有传统的喜剧、悲剧、历史剧,又有悲喜剧、罗曼剧和难以归类的问题剧。在莎士比亚创造的戏剧世界里,上至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下到贩夫走卒、地痞流氓,各色人等、各种人物应有尽有,你方唱罢我登场。 

  以莎剧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达到了英国戏剧的巅峰。 

  (本文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本版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