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午后之死》及其“冰山原则”

认识开源,了解世界

作者:郝颖第262(2009/04/01)期

 “最开始他们忽略你,然后嘲笑你,再接下来他们打击你,最后你胜利了。”——圣雄甘地所描述的革命之路无疑正是开源软件发展历程的最真实写照。IT领域是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几十年时间的风云变幻和技术演进几乎相当于政治、经济史上数百年的变迁。许多新的技术和思想产生又消亡,注定只能成为这个领域中的过客,然而,开源软件却在IT发展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它就如同是一个在战火中诞生的婴儿,一路蹒跚,历经数十年的风雨飘摇而不倒,反而不断成长成熟,最终获得了今天的地位。 

  对于熟悉软件行业的人来说,开源软件的成功是一个毫无争议的问题,这种成功几乎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注定的,而这正源于开源软件所体现出的开放理念。从这个角度上说,尽管开源运动起源于西方世界,但它与生俱来的基因,却恰恰能够用中国最传统的思想来诠释。开源运动“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从出现之日起始终保持着勃勃生机,就好像是流水“利万物而不争”,任庭前花开花谢,宠辱不惊。在计算机世界里人们用0和1这两个最基本的元素对社会需求和生产力进行一种抽象的描述和表达,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则用阴阳来理解和刻画万事万物。 

  软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知识积累的产物,而智慧和知识从来都是没有国界的,因此,软件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应该是自由和开放的。然而在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软件这种社会要素的自由和开放属性开始被刻意的隐藏和弱化。相反,其迎合生产力需求和体现商业价值的一面被不断地放大和强化。开源软件运动将软件重新回归到智慧和知识的共享上,它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设计理念和实现手段,而是以开放和协作这两种最基本的行为方式,将人类智慧和知识的演进模式重新应用到软件这种社会元素上。 

  史蒂文作为一名政治学教授,正是敏锐地抓住了开源软件的这一核心理念,完成了《开源的成功之路》一书。在本书中,他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借助对开源软件的起源、社区模式、商业模式和法律等问题的剖析,对开源软件的社会性作出更为现实的解释。正如作者在前言中说谈到的,“作为一名政治学家,我更关心社区的管理方式,而非技术本身。正是因为这个新兴的技术社区似乎能够以一种非常新奇而动人的方式,解决在我看来相当棘手但常见的基本管理问题”。 

  软件是对社会需求和生产力的一种抽象描述和表达,而开源软件正是这一社会要素更为原始和真实的表现。因此,对于开源软件的剖析也就自然蕴含了对其所依赖的社会生产模式的解析。如果我们想要理解这个世界,最好的方式就是从理解属于这个世界的每一个元素开始,因为是它们组成了我们的世界。而最为快捷的方式,无疑是选择那些能够长且久的“成功”的元素作为起点。我想,这是我愿意阅读《开源的成功之路》的原因,也是我阅读后的一点感悟和收获。

本版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