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抗战研究又揭新篇章——《中国抗日战争北美历史档案文献提要》问世

学界抗战研究又揭新篇章——《中国抗日战争北美历史档案文献提要》问世

作者:吴子桐第446(2017/12/20)期

 
精神饱满的普通抗战士兵(图片来源:哥伦比亚大学巴尼·罗赛特档案) 
 
红军抗日自行车战队(图片来源: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福尔曼档案)



※图书推荐 

  由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州大学等美国高校多名华人研究者共同编写的《中国抗日战争北美历史档案文献提要》一书,即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主编是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中国研究馆员、中文部主任、东亚研究所研究员王成志博士,编委会还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图书馆馆长陈肃,纽约州立宾汉姆顿大学图书馆亚洲与亚裔研究馆员、亚洲馆馆长王晓燕,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中文部主任和研究馆员何剑叶,和美国俄亥俄大学邵友保海外华人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何妍等。该书收录美国和加拿大一些图书馆和档案馆收藏的与中国抗日战争相关的重要历史档案文献,共计约200多宗;档案规模不等,种类多样,内容颇具新意。其中许多文献以往较少为研究者利用,并有相当数量是与上海有关的抗战历史档案。 

  杨天石先生认为:“《中国抗日战争北美历史档案文献提要》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它全面介绍了美国和加拿大地区收藏的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档案情况。翔实、精当、细致、周到、扼要,一编在手,全豹在心,读者可以迅速决定到何地何处,查阅何种资料,而不需要东奔西走,大海捞针。” 

  本报记者就本书对王成志教授进行了访谈。 

读书报:这本书都包含了哪些档案资料?如何遴选、编写有何独到之处? 



  王成志:这本书的出版是与杨天石、吴景平和陈红民教授的热心鼓励和帮助分不开的,与复旦出版社领导和编辑史丽丽的重视和敬业分不开。美国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等公立和私立大学的图书馆、档案馆,以及美国和加拿大的政府、军方、基金会、历史协会和私人机构收藏中,有比较丰富的与中国抗日战争有关的历史档案文献,这本书选择性地、提要式地介绍和分析了这些文献。量大如何选择?确定基本以重要性、代表性和多样性为遴选标准。抗战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机构自然收录,但也包括有代表性的普通士兵、老百姓的档案。那是民族图存、惊天地和泣鬼神的时代,老百姓遭屠杀受磨难,有无尽的苦难,但更有无限的坚强、勇敢和希望。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战,生机勃勃。这些,都很忠实地体现在档案文献中。 

  抗战之前和抗战胜利之后与中国抗战紧密联系的历史档案文献,如涉及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5年抗战胜利后对日索赔和盟军行政总部美军先遣组等的历史档案文献,也包括在内。也收录了中国本土之外的比如美国和英国援华机构的档案文献,由此可知中国抗战是如何普遍得到国际的同情和支援的。不大为人所知的人物和机构,但是很可能提供新史料和新视角的档案文献,也一并收录。非传统类的历史档案文献,特别是视听材料,含抗战时期的新闻电影和回忆抗战时期、二战时期的口述史访谈录音等,也包括在内。 

  书中包含大量抗日战争期间与中共抗日解放区有关的档案,比如毛泽东、朱德、叶剑英和彭德怀照片,白求恩档案等。也有不少与上海有关的档案,如淞沪会战、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特別部档案等,以及不少在上海出生、生活或工作过的中外人物档案文献。还有很多在上海长大、工作、生活的犹太人档案和口述史。 

  如何编写?翔实、精当、细致、周到是基本原则。人物、事件和机构编写出简传和扼要介绍。档案内容提要,与中国抗日战争无关的部分,比较简略;与中国抗日战争有关的部分,则有所强调、相对详细。揭示是否数字化和对公众开放使用,以及介绍相关档案的信息,会对使用该书的研究者也非常有益。有很多已经数字化,供公众自由使用和下载。介绍相关档案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在全面和深入了解基础之上的。比如南京大屠杀有关的档案,我们把相关的在一起简略介绍其侧重点,研究者真的会一目了然。 

读书报:您编写这本书的初衷为何? 



  王成志:中国研究已成为显学。哥伦比亚大学的专业、招生、师资及本科、硕士和博士论文、出版著作和刊物增长等统计数据都反应出这一点。也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加拿大本土学者和中港台的研究者和学生到我们图书馆、档案馆查阅这些资料,蒋介石日记、张学良档案最为典型。 

  但多数人不熟悉美国目录和发现系统,即使是美国学者和学生也一样有这个问题,同时英文对不少中国历史学者来说也有困难。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编这个目录,同时也把它做成值得信赖的有关历史人物、组织和事件的历史档案文献参考书。 

  读书报:当前美国大学图书馆对中国史料的编目和利用情况如何? 



  王成志:虽然美国学术界和图书馆界在二战后对东亚比较重视,但不可能是最重视。中国的文献资源数量比较大、对专业的要求也高,在经济情况不好或处理很困难时,只能处于次要地位,这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无数的档案、特藏沉睡很长时间,以前找中文善本书和档案特藏,很不容易,因为很多甚至没有进目录。 

  近二十年来,特别是最近十来年,北美逐渐有不少资源投入到中国历史文献的整理、编目、处理、数字化和研究上。如哥大协和神学院海量的中国传教士档案,这几年越来越多地得到处理和编目。现在美国各大学、各出版社、信息公司、基金会等,以与有中国有关的好项目为荣。 

  至于利用,对已经处理编目的历史档案文献对外开放,即对任何人开放,由于利用手续特别简单,多数允许免费自由照相,因而利用基本不存在问题,研究成果不少。但大规模海内外利用则是由于最近数年来中国和平崛起、对抗战等史料的重视,以及与一些研究者勤奋治学有关。从国内来的学者和学者使用人数普遍增多,比如复旦大学的吴景平教授及其博硕士学生几乎年年夏天在北美甚至欧洲到处找寻史料。 

  同时以国内学者和学术单位牵头的与美方合作对史料进行数字化或出版已成趋势。比如吴教授与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合作对《宋子文档案》进行扫描和数字化等,都卓有成效。 

读书报:能否列举几个书中以前鲜少有人提及的新的学术发现? 



  王成志:比如卡尔逊中国抗日战争档案,包含大量中共延安、晋察冀等边区学校、八路军游击队、群众组织的原始文献,含装订成《抗日战争史料拾遗》的特大册。也包括各种小册子,如阜平县政府《人民自卫军组织条例草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章程》等。再加上大量的边区出版的文学、戏剧、歌曲和宣传等出版物,整体地呈现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无限希望和顽强战斗力的中共抗日边区社会。 

  再比如蒋介石和宋美龄的顾问端纳,国内似乎一直认为他被日军捕获后关入菲律宾日军集中营,后由蒋介石请罗斯福总统派空降兵解救出来。但从馆藏档案和研究中发现,1945年2月23日,美军发起著名的洛斯巴尼奥斯突袭战役,成功地解救出两千多盟国军人和平民难友,包括端纳。营救原来与蒋无关。在日本战争罪行的档案上我想重点谈一下。很遗憾国内目前还没有能整合二战期间日本战争罪行的档案,甚至南京大屠杀,也似乎没有做到全和实。而在美国,1999年1月11日克林顿总统成立“纳粹战争罪和日本帝国政府档案跨部门工作组”;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日本帝国政府公开法案》。该工作组的任务是发掘、筛选、确定、和建议解密美国政府档案中有关日本战争罪行的档案。该工作组至2007年3月31日其工作才正式结束。开放的日本战争罪行的档案中包含战略情报局、中央情报局、国务院、陆军情报部、联邦调查局等机构的有关日本战争罪行、战犯和战争罪行审判的解密档案和信息,也有远东战争,包括中国抗日战争的军事战略、战术及海军史等档案,是全面系统的海量证明日本战争罪行的档案。此外,还有大量的非政府机构收藏的日本战争罪行有关的档案。 

  另外,档案中还有日本战争罪及日 本细 菌战档案选(1934-2006),含秘密或绝密报告、文件、通知、通信、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剪报、备忘录、绘图等,均涉及日军细菌战研究与实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使用细菌战进攻、用人体和动物进行细菌实验、对战俘及平民百姓施暴、盟军起诉日军战争罪的决定、盟军审判战争罪犯的决定、盟军起诉日本裕仁天皇战争罪的决定、盟军调查日本科学家和军人参与细菌战的决定、以及日军沈阳奉天盟军战俘集中营关押美国战俘及对其进行细菌试验等证据。而这些,似乎中国学者知道和利用的似乎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