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不一样的哲学世界

领略不一样的哲学世界

作者:肖荷第383(2014/11/19)期


  众所周知,中国的哲学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无奈那些经典,却那样佶屈聱牙,拒凡人于千里之外。然而自古洎今,学者们对哲学的诠释,却同样深奥渺远,更说不上借助它化解现实给予的困惑,成为具体而有效的谋求生存发展的精神武器。由此可想,远隔万里重洋的西方列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学士想要一睹华夏文化的璀璨“芳容”谈何容易。

  站在冯友兰先生背后的,是对中华哲学抱有一腔热情的精神饥渴者。

  如果说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璀璨文化是卞和手中的一块璞玉,那么为了让其成为一枚世人皆知的和氏璧,伯乐如楚文王者的出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就在这时出现了。

  为使西方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用英文写就了这本毕生的经典代表作。品读此书,你不必对晦涩的古文望而却步,不必在浩瀚的书籍中迷失,就可以轻松地感受,从中国先秦的诸子百家到宋明时的理学,再到南朝佛学的哲学经典;就可以近距离地接触那些令我们景仰的先哲们是如何思考人生信仰,解读仁义礼节,构建社会的法制刑罚;就可以明晰儒、墨、道、阴阳各家各派的学术思想如何随着历史洪流一代代传承、演变与发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不断地渗透进中国人的思想中。

  作为被誉为东方“圣经”的哲学界扛鼎之作,《中国哲学简史》直扑人心,让中国人反思当下,追寻人生之根;亦跨越国界,被韩国首位女总统朴槿惠奉为心灵灯塔,帮她走出人生困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李慎之先生曾言:“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我想从这本书中也能窥知一二。学者与哲人的双重身份使冯先生在撰写本书时兼有了学者追求真理的态度和哲人理性思辨的精神,在这二十多万字的篇幅里融入了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智慧等方面的理解,融会了史与思的智慧结晶,洋溢着人生的智慧与哲人的洞见。著名作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宗璞先生曾言:“我素以为《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出神入化的书。写这书时,父亲已有哲学史方面的研究成绩,又创造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和“贞元六书”俱已流传。《简史》将两方面成就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内行不觉无味,外行不觉难懂。”

  由此可见,该书有着以下鲜明的特征:一、内容详实却字数精简 二、兼有学者求真和哲人的思想 三、引经据典却平实易懂。

一、议中国哲学与西方宗教的功用

  冯先生在书中说:“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

  我一直疑惑是什么力量让十三亿人口能够如此凝聚成一体,绵延五千年,抵御外敌,富国兴邦。如果说耶稣是基督教徒渡过苦难、约束自己、指引自己的领导者,那么我们中国人又是什么呢?冯先生给出的答案是超乎现世的精神境界。中国哲学史既出世又入世的思想观念并不矛盾,超乎现世并不是不问世务,中国圣人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有了高于道德价值的精神境界,按道理说能成为王。有了道德的约束,民众才能组成一个有秩序的国家。

二、儒、墨、道各家流派的思想

  先秦时期,各个流派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态势,尤以儒、墨、道三家最为突出,其各自的思想对社会的影响也最深。冯先生说:“哲学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在思想的时候,人们常常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因而,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环境就注定了各家学派的哲学思想烙上了时代和生活环境的印记,“这些就构成这个哲学的特色”。这里巧妙而合理地解释了同处一个时期不同政治环境以及同处一个政治环境却是不同时代所产生的不同哲学流派,也揭示了各家学说所强调重点不同的缘由。

  以孔子为先驱,孟子与荀子为杰出代表的儒家学说讲求仁与礼。儒家可以说是成为了数代帝王的经国政策方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最大地体现了孔子学说中认为实现一个有着秩序良好的社会最重要的一点——正名,这也正是许多国君乃至现代社会所遵行的一条准则,换言之,即为当今社会的“各司其职”。

  至于墨、道两家,冯先生认为道家不同于道教,是顺乎自然而非反乎自然的。同样的佛学不同于佛教,是一门哲学而非宗教。先生以精简的语言为我们廓清了这之间的界限,让哲学的入门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东方的哲学,儒、墨、道各家各有所侧重的思想。

三、哲学的任务——人生的境界

  “中国哲学的传统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有的人做事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有的人做事是为了自己,有的人做事时为了社会,而有的人已经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这四种境界被冯先生划分为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种人生境界。很明显,后两种是精神的升华创造,先生所说的哲学的任务想必也是为了然我们能够达到精神的境界甚至是天地境界。这将是我们最高的人生境界,也是我们所一直追求的。

  冯友兰先生自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以来,曾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他毕生的著述可以概括为“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他以《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和《贞元六书》等著作,成为中国近代以来能够建立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之一。

  此书出版后的几十年中,在世界各地有着30多种译本,再版20余次,“一直是世界各大学学习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直到20世纪80年代,本书才由冯友兰先生的学生第一次根据英文本译成中文。作为一本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哲学著作,冯友兰先生于此书中将中国古典文化、思想家的传统智慧进行了汇总与探讨,学术水平丝毫不因篇幅限制而减色,资料和诠释都十分准确,立论也平实全面。为了方便外国读者感受东方哲学,冯先生采取了不同一般哲学史的论述角度,加入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这点尤为可贵。品味此书,冯先生定会带你领略不一样的哲学世界。


本版主要内容